博客年龄:15年11个月
访问:?
文章:193篇

个人描述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定西西南部拉扎节形成的原因浅析

分类:旅游见闻
2016-03-07 09:59 阅读(?)评论(0)

定西西南部拉扎节形成的原因浅析

                      ——以渭源县麻家集镇为例


    [摘要]民间信仰是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节日中各种信仰仪式的衰退趋势,但它仍然是维系节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扎拉节是地方性节日,本文将从拉扎节的生存空间,拉扎节的传说、拉扎节的存在现状以及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拉扎节及其跳山神活动的实质内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拉扎节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拉扎节;跳山神活动;民间信仰;文化内涵。

    定西西南部的渭源县麻家集、峡城、田家河是一个汉族聚居区,在这里盛行着一个传统节日,仪式隆重,其热闹盛况超过了春节,它以跳山神这种独特的活动为主要节日习俗。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深刻体会到民间信仰是其中之一个重要因子,如春节祭祖、中秋拜月等,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节日中各种信仰仪式的衰退趋势,但它然是维系节日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透过拉扎节中的跳山神这种独特的民族活动,同样,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山神崇拜观念是维系拉扎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拉扎节的起源与形成问题,文献没有具体记载,当地群众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日期,年复一年进行着这种民俗活动。同时,在当地民众中流传着一段传说,但考察拉扎节的实质内涵,关于拉扎节起源的解释又显得力不从心。那么,拉扎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以格尔茨的文化解释理论为指导,从拉扎节及跳山神活动的存在空间、拉扎节的传说、拉扎节及跳山神活动的存在现状及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四个方面来具体浅析拉扎节及其跳山神活动的实质内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拉扎节的形成原因。

一、  拉扎节的传说

 关于拉扎节的形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南宋时期,洮河因水妖作怪,两岸连年遭受水灾,有位名叫拉扎的藏族青年,他驾着石船,舍生忘死降服了害人精孽龙,消除了水患,自己却被无情的河水冲走了。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他住的村庄命名为拉扎湾,给他修了庙,画了像。在丰收季节,各村庄轮流向拉扎敬献丰收果实,后来就演变成了“拉扎节”。拉扎驾过的石船现独占鳌头,昂首屺力在峡城乡的秋池湾,当地老百姓还在石船上建有寺庙,故名船崖寺。清代诗人吴镇写有“石船藏水面,峡断锁林开”的诗句。

   (据《渭源县志·民族》)记载:唐朝中期至宋朝的300多年间,吐蕃在这里居住开发。宋朝时居住在渭源一带的羌族首领俞龙珂接受王的安抚,率12万口之众归宋,修筑渭源三堡(七圣堡庆坪堡),定居垦殖。明朝名将(藏族)因维护统一有功,至正统五年,被英宗朱祁镇以久著边功赐姓“赵”名“安”,封会川伯授临洮卫世袭指挥使,封地在今渭源县会川一带。清代又封置为“土司”。据《赵铭土司档案》及《天乙土司袭职录》记载:“土司袭传十九代,其行政机关设在桧柏新城(今会川新城)”。详见其翔:

    一代土司:赵安,明正统五年授任。原为陕西行省平章加宣慰使都元帅。封会川柏,临洮卫官指挥同知。生有三子,赵英、赵雄、赵文。

    二代土司:赵英,正统十年正月袭职,特升世袭土司指挥使,驻临洮卫管事,管土军,凉洲备御。生一子赵铉。

    三代土司:赵铉,成任十九年二月袭职,衔职同前。管理土军,凉州备御。生二子:赵济、赵浚。

四代土司:赵济,弘治十六年十一月承袭,衔职同前。统土军,防御安定,守备兰州河桥。生三子,赵梁、赵渠、赵概。

五代土司:赵梁,嘉靖九年八月袭职,衔职同前,统土军,防御西固城池地方,生一子赵昆。

    六代土司:赵昆,嘉靖三十六年正月袭职,衔职同前。军政推选掌临洮卫印务。生三子,赵永在,赵永佳,赵永仕。

    七代土司:赵永在,万历二年二月袭职,衔职同前。兼摄临洮卫印甸。生一子,赵重琮。

    八代土司:赵重,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袭职,衔职同前。推行临洮卫军政掌印,委建岷七路墩台。生一子赵师范。

九代土司:赵师范,天启六年十月袭职,衔职同前。推行临洮卫掌印。肃王征剿三寨运粮有功。生三子,枢勷、赵枢赞、赵枢劼。

十代土司:赵枢勷,清顺治十六年袭职,衔职同前,袭职后病故。即由其弟赞获理土司事务。康熙十四年赞随靖逆候将军张勇剿匪有功加授游扎付,生一子赵 

    十一代土司:赵,康熙三十一年五月袭职,衔职同前,无子。

    十二代土司:赵延基,雍正五年十二月袭职(延基以堂兄侄承嗣,系赵赞之子赵所生之子),衔职同前。雍正十四年四月旨议兵在密路关马厂获牧,曾解送军马五百匹。生三子,赵恒磷(早故)、赵恒钿、赵恒锐。

    十三代土司:赵恒钿,乾隆十七年九月袭职。衔职同前,乾隆十九年二月,上渝委办台站夫役骡马,记功三次。无子,以其弟恒锐之长子赵澄继嗣。

    十四代土司:赵澄,乾隆三十四年九月袭职,衔职同前。赵澄先以年例不符,由其父赵恒锐获理务。于乾隆五十九年二月病故,换赦书一道,生五子,春梓 、春 荣、春果、春榆、春茂。

    十五代土司:赵春梓,乾隆五十九年三月袭职,衔职同前,嘉庆十八年八月病故,换颁赦书一道。生三子,正炖、耀炖、炖。

    十六代土司:赵正炖,嘉庆十九年九月袭职,衔职同前。咸丰二年九月病故,无子,以其弟丙炖之次男赵坛继嗣。

    十七代土司:赵坛,咸丰四年九月袭职,衔职同前。同治元年,河回倡乱。赵坛受陕甘总督令调,赴狄道防守城池。所有幕务有其兄赵址(养心)代理。同治二年七月赵坛调赴洮州。卓尼催调杨土司番兵。并带本部土军配合官军,攻剿河回。八月二十七日狄道城失陷,又调赴巩昌招募靖逆营,协同统“剿匪”。同治四年回军攻巩昌,官绅请赵坛赴陕甘大营求援,随带兵七名,寅夜出城,行至北路十里董家堡被匪杀。无子,以其兄赵养心之长男元铭继嗣。

    十八代土司:赵元铭,光绪十九年十一月袭职,衔职同前。民国三年,白郎起义,元铭率军在会川黄香沟防守,旋以病率。生二子,赵柱(天乙)、赵麋(字仲舟)。

    十九代土司:赵柱,民国四年六月袭职,民国十五年,甘肃边防督办刘郁实施“土归流”取销土司,统一基层体制,原土司属地归入邻州县,赵土司自不例外。从此 ,土司宣告废止。

    赵土司军政基层组织为族,按地区分布,共有十六门族,族辖四十八庄村,现分述如下:

    桧柏大族:辖柏山、川地。

    纳住醋那族:辖麻家沟、醋那。

    豆巴包漆族:辖豆巴里、包家湾、下漆家。

    金杨家族:辖金家山、杨家沟。

    支巴失巴族:辖支巴里、失达里。

    田巴芦族:辖田家河、巴芦里。

    元古柏木族:辖元古堆、土城门。

    拉林石崖族:辖乔马家山、官堡上下店、法寺、高石崖。

    磨峡大马族:辖磨峡滩、第竺寺,大马河。

    三砸驴房族:辖上中下三砸、香树崖、菜子沟、纳如寺、安藏沟。

    南峪望子族:辖饶寿里、蒲家庄三处、王家庄、望子沟。

    下衙寺沟族:辖下衙、寺沟、何阎家山、路西。

    崆峒大湾族:辖大湾里、麻家川、阎家湾、叠家坪。

    文何家族:辖文家山、北三十里铺、驹儿川、潘家坡。

    小南半牛族:辖杨庄、半牛坡。

    深沟高山族:辖赵家口、金家大庄、苏家庄、麻刺里。

    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少数民族逐渐汉化了。但一些地名仍沿用当时的藏语,如会川镇的醋那、醋路沟、豆巴山、支巴等;田家河的巴芦、失达等;杨庄的下拉吉、汤尕、灯那、尕地窝等;家庙巴、大寨子;峡城的拉扎湾、路住灯、洼扎等;麻家集镇的巴湾、达、麻塄、曹碾、孤独路、斑竹湾、拉嘎山、哈竹、亚路沟、夏拉查、宗丹、大石那等许多藏语地名沿用至今。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拉扎节是从民间传说故事之中形成的,它本身并不能真正解释拉扎节的起源问题,但它是民间群众心理状态的一种精神折射。

    陈江风在《观念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岁时节庆的起源多原始天文历法观念有关,而且在民间大多都传有动人的神话和传说,有趣的是,通过诸节庆的分析看出,那些传说神话往往并不是节庆的真正起源,相反,却多是后世附会的结果

    正如陈江风考察岁时节庆所得出的结论一样,是后来人们为了解释拉扎节所做的附会编撰,它本身并不能真正解释拉扎节的起源,但拉扎节本身并不在乎这种传说的真实与否,只是要借助节庆实现某种文化功能。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民间不仅乐于接受这种不真实的节庆起源传说,有时甚至认为杜撰某种传说,以养足文化功能的要求。这一特点,在注重教化,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度里表现得格外充分。

    二、拉扎节的存在现状

藏族信佛教,佛是他们的宗教中心,马藏寺、腰崖寺、五竹寺、圆明寺、兴国寺、贡巴寺、露巴寺、大草滩寺、金家寺、杨家寺、侯家寺、竺尼寺、纳定寺、元寺、塔尔寺、铁佛寺、高石崖、八戒沟寺、寺沟寺、船崖寺、门楼寺、凤岗寺、金刚寺等都是他们的遗留。特别是在麻家集一带还流传着“打西番婆(姜番鼓舞)”“拉扎节”明显的保留着远古的藏族风俗。

拉扎节是一个地方的性节日,盛行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西南部地的麻家集、田家河、峡城等乡镇,过“拉扎”的日期因村而异,各不相同,如麻家集镇从农历七月十八日卧龙杨家大庄村开始,到十月初一日袁家河最后一个“冻卷拉扎”结束,两个多月中每天以村庄为单位过一个“拉扎节”,尤以八月中秋和九月重阳最为隆重。

按古老习俗,过“拉扎节”时,由村庄上的“神头”募捐资金,猪宰羊,献跳神,大黄答报神。户户要烧酒蒸馒头焚香点蜡,诚祭奠,请“司公”跳神,请善奶奶念嘛呢经。

过“拉扎节”这一天,各家各户,都邀请亲戚朋友吃“拉扎”看跳神,欢度节日,“腊肉烧酒罐罐茶,包子油饼卷子花”。被邀请者身着盛装,背上“花炕子”、“大馍馍”,提上青稞酒,一则送新麦面尝新,二则祝贺东家丰收。席间,互相敬酒谦让:“曲子不好酒不香,水酒一杯表心肠。”“香香香,实在香,亲手送来味更长,渗在心上永不忘。”

“迟拉扎”还有忌谓,端上的酒菜,无论怎样可口,都不能吃光喝尽,要有剩余,这象征吉庆有余。餐毕,宾主倾心攀谈,互问收成,交流生产经验。

为何不统一在一天过“拉扎节”呢?有两种说法一是各地区都有差异,庄稼成熟有迟有早,因而过“拉扎”都是先川后山,逐村挪移;二是庄庄敬神、跳神,时间太集中了,“司公”应付不过来因此,逐庄排完日期,好让“司公”“独吞”“十方”。结合实际情况考察,这两种原因恐怕是兼而有之吧。

十月初一的拉扎节是最后一个,名曰“冻卷拉扎”。也有个别地区在庄稼打碾完毕,收仓入库后,才过“拉扎节”。

过”拉扎节“还有一个规,既不空来,也不空回。亲戚们临走,东家还要给他们送些好食品带回去,让亲朋家里的每个人都品尝一口,以分享丰收喜悦。

八月十五一川,九月初九一山定西市西南部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考察其内容,实是指当地群众每年从七月十八开始至十月初一结束,在两个半月时间里,从川区到山区,每个村庄以自己传承下来的约定时间,过拉扎节的情形。其间,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为拉扎节节期的村庄尤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历来为中国汉族人民所注重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在定西市西南部地区被拉扎节所替代,双节重合之后, 人们首先选择了当地所重视的拉扎节。那么,那拉扎节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而促使这一地区的人们主动放弃了传统节日而将全部精力投向拉扎节呢?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而重阳节俗产生的初始之义,乃与袚禳、趋避的观念有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些最初的信仰观念已趋于淡化,现在这些节日也只留下了其大概轮廓,成为现代紧张生活节奏下人们回家团圆的日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拉扎节因当地独特的山神信仰观念而形成,当地群众放弃了拜月等习俗而选择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山神信仰,在这种习俗的发展演变下,逐渐成为独特的节庆民俗。即使现在,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宗教色彩依旧相当浓厚。节日期间的跳山神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在不断的延续着,它是一种在特定季节答谢山神的礼仪,即娱神又娱人,是当地民间信仰、生活习俗和生活风情的形象反映。

三、拉扎节的生存空间

     综观拉扎节的报道与研究文章,学者们一致认为,“拉扎”是藏语“山神”的音译,拉扎节是“由于汉藏同胞长期杂居,互相交流、学习、濡染、通化,一同歌舞祭祀,融合而成。”因此,要考察拉扎节的形成原因,是不能脱离当地的文化生活环境的。

(一) 拉扎节产生的生存空间

     定西市西南部的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多变。现位于南部地区的南屏山、侯家大山、鸡冠梁等,依然林木葱郁,其平均海拔在3300米左右,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当地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自认崇拜观念在各族中早已有之,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人们面对自然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霜雪灾害等无能为力时,自然地将其盼望丰收的愿望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神灵。因此,山神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之一。

     在当地,每年在春播之后,各村村基本上都是以村庄为单位,选择最高的山头请喇嘛“榨山除雹”。祈求山神保佑一年的丰收。其中,这也是当地村民山神信仰观念的一种建构方式,他们通过这种榨山的仪式,将无形的观念转变成有形的形象,再通过祭祀仪式,成为保护一方的山神。等到秋季来临,庄家“拉扎”之后,他们又通过跳山神这种娱神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山神一年之中保佑平安的酬谢,同时也期待来年山神继续佑,这是山神信仰的一种维系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构建与维系的模式,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需求,获得心理安慰。

(二) 地方学者的解释

     (据《渭源县志·节日》)、(《政协渭源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渭源民间故事》精选)、《渭源民俗》等史料、书籍记载赵光明、徐化民、杨世明、乔彩凤等民俗爱好者研究拉扎节自宋以来,明、清达到鼎盛时期。一方面,以前该区气候凉,只种青稞、春小麦、豆类,庄稼收割之后,有了空闲的时间,并且丰收之后,有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以前村庄上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农民也无其他娱乐事项,跳神属于一种大型的文化活动,遂吸引周边亲朋来此观看,亲朋到来以后,主家要接待,逐渐形成节日。但最初以跳山神为主,随着老人们崇拜山神的心理在年轻一代中的逐渐淡化,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时间不济,再加上跳山神费用高等原因,现在逐渐出现跳山神活动趋于淡化,而盛行过拉扎节之风。

    四、拉扎节背后的意义之网

    每年春播之后的插山神,标志着山神与村名同在,同时山神在村的祭祀中,获得实惠。进而保佑一年之中的丰收。通过这种插山神的祭祀仪式,首先确认了村民与山神之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网的位置。等到秋收之后,通过拉扎节,这一固定的节庆时日,进行跳山神活动,为山神献上歌舞。逢年过节的献祭,答谢山神,并进而求山神给他们带来安宁与幸福。山神的仪式,使得村民与山神之间结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网进一步得到强化。

    因此,拉扎节是民与山神进行沟通的日子,人们借助跳山神仪式来增强山神的力量,使山神能好地给村带来好运。在这里,实质上创造了一种融合的局面,它强调了村民与山神的相互义务。在拉扎节的背后是人们解释世界理解生活的一套意义体系。这套意义体系透露出人们生活的艺术。

综上所述,拉扎节的形成是以当地的山神信仰观念为基础的,其实质是为酬谢山神而进行的一次“狂欢”。至于节期的不统一,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当时,从事跳神的司公较少,即使现在,还是很少,再加上气候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先川后山的过渡形态,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